在西昌发射场历史展览馆里,陈列着上世纪七十年代航天气象观测仪器和天气观测薄,里面不光记载了一组组详实的气象数据,更是记录了航天气象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忠诚政治品格助力火箭腾飞晴雨表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这些老物件是在西昌发射场气象台建设初期,用于场区天气预报、气象研究的测量仪器和数据资料。西昌发射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东麓山谷,季节天气复杂多变,特别是强雷暴、阵雨、高空风天气频繁。数十年的观测记录薄记录着一代代气象人观云测雨、矢志航天的点点滴滴,传递着发射场的阴晴冷暖,绘制出火箭腾飞晴雨表。
准备!放!短短一句口令,是高空气象探测岗位的一个工作缩影。从探空气球充灌到放球前基值测定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再到探空气球施放和后续数据传输、判读,将近三个小时的值班流程,就是岗位人员的工作日常。
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今年4月执行中星6D发射任务准备阶段时,值班员如往常一样准点施放探空气球后,地面数据接收正常,大家本以为一切顺利,正要向指挥员汇报数据信息时,值班室却传来仪器信号跟踪异常警报声,气球上升到500hPa后数据丢失。值班员多次调制仪器频率后仍是没有恢复。如果五分钟内接收不到信号,则需要重新施放探测球,这样一来会消耗更多时间,不能在规定之时上报场区高空气象信息,就会影响发射任务顺利进行。高空探测操作手王健见状随即带领值班员争分夺秒,一边分析排查问题故障,一边架设八木天线,不停调整接收方向,在转到西北方向时,地面接收机终于响起了熟悉的嘀嗒嘀嗒声,信号正常,高空气象数据恢复传输。
在每次火箭发射前4小时,雷电监测岗位担负着高空电场场强探测任务,这个岗位至关重要,直接关乎火箭能否准时发射。雷电技术骨干余彪回忆道,在2020年一次发射任务前,场区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第一次雷电监测显示高空场强高达30KV/KM,不满足最低发射条件。探空岗位人员连续施放四次雷电球,在数十分钟内干完了平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就在火箭发射前1小时,监测出满足最低发射条件的雷电数据。
风急,雨骤,雷鸣,牵动着航天气象人的敏感神经。现代气象观测主要依靠自动观测仪器,但是对云状、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判读仍需人工观测来提高精准性。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全天候24小时值班,每小时都需要传输整点数据,判读各个站点观测数据,遇到强雷暴强降雨及大风天气还需及时发布预警。在某次发射任务关键节点,一阵雷声呼啸而过,观测值班室内突然断电,系统指挥员熊兴龙在倾盆大雨中打着手电架设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连续工作6小时,不间断测量发射场气象环境变化情况。事后,他在总结讲评这样说道,我这颗‘螺丝钉’到了气象岗位,那就要风雨不动安如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紧紧钉在航天气象观测岗位上!
气象系统一直是航天发射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在星箭转场、系统测试、加注发射等关键节点,气象观测员要在任务现场架设便携式自动气象站,随时观察天气变化,实时采集地面气象数据,做好数据判读传输,为任务组织实施提供气象预报。
2016年以来,西昌发射场气象台完成观测系统项目改造。系统指挥员熊兴龙、余彪创新思路方法,深入研究新设备、反复训练新技能,从岗位操作手磨炼起,一步一步成长进步,硬是不到两个月就吃下所有新技术难题,熟练掌握指挥操作本领;技术能手赵贺、朱名扬通过岗位训练应急演练技能竞赛等平台拼劲学、拼劲练,完全掌握了气象仪器组装、观测数据编报。大家你追我赶、比学帮超,通过岗位创新、科研立项、技术小发明小创造以及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等活动,业务水平得到大提升。在半年时间里,整个团队完成云雷达建设和所有气象观测设备组网,解决观测场防雷故障、浅层风塔测试系统故障等5项技术难题,能够实时监测发射场区大气云层状况,为航天发射场空间天气预防提供了坚实支撑。
设备巡检是为了掌握跟踪发射场区周边自动气象站点运行状况,及时排查仪器故障,确保复杂天气预警信息数据测量正常。气象观测员每周要携带10米风杆、雨量筒、太阳能电池板等几十斤重的气象设备前往十几个站点巡检,尤其是还要独自攀爬16米高的长梯,完成观测仪器检修保养。不管是电闪雷鸣、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冰天雪地,他们都要完成这看似不起眼的活。
这群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工作时间不长,脸却晒黑不少,年龄也看似大了许多,但他们当中没有任何牢骚抱怨,一如既往干航天、爱气象,保质保量完成例行巡检任务。气象系统虽小,却直接影响航天发射任务的指挥决策,观测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象保障精准性,作为一线观测员,更要激情满格、标准顶格、作风合格,真正扛起如天使命、如山责任,全心全力完成好观测保障任务。观测员冉志宏如是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代代航天气象人扎根山沟、矢志航天,观云测雨、建功航天。他们赓续老一辈航天人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好作风,提供的上万组气象数据全部精准细致,以实际行动助力一枚枚火箭穿透苍穹、一颗颗卫星精准入轨。在新长征之路上,他们始终以请党放心、圆梦有我的豪情壮志,积极投身建设世界一流、新域高端航天发射场,蓄力奔跑在新时代航天人的青春赛道上。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徐云龙、冉志宏、周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