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9
Firday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Biomedicine
生物医药
广州生物院揭示热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机制
近日,《英国癌症杂志》与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联合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热敏型TRPV2通道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食管鳞癌的防治提出了新方向。
遗传发育所发现渗透调节决定精细胞形状和完整性的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李红菊团队的研究发现,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精细胞在多次剧烈的环境变化下,仍能维持特有的梭形性状,揭示了开花植物的精细胞自主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双受精的重要性。
脑智卓越中心发现耳蜗内毛细胞发育和转分化依赖转录因子Tbx2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刘志勇研究组,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Tbx2在耳蜗新生和成年内毛细胞命运决定和转分化中的重要功能;利用Tbx2与Atoh1共同异位表达,将新生小鼠耳蜗支持细胞转分化为表达功能蛋白vGlut3的内毛细胞(或类IHC),为感音性耳聋的临床治疗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中国科大等发现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神经内分泌通路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周荣斌、江维团队和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合作,在《科学》发表了研究论文,报道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在介导肿瘤诱导的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中的关键作用。
New material
新材料
用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铜材料强塑性获突破
近日,中外科研团队通过联合攻关,利用先进冷喷涂技术,在金属结构材料增材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可在原位固态增材制造过程中,实现传统纯铜材料的强塑性协同提升。
3D动物模型有望取代实验鼠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用于剂量学研究的3D模型,可在某些阶段完全取代实验室大鼠和小鼠,有望在癌症放射治疗领域临床前研究中放弃使用实验动物。使用体模有望减少临床前试验中使用活体动物的数量,这将使这些程序更便宜、更合乎伦理。
香港大学开发可穿戴传感器监测疾病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可以读取人体微弱电化学信号的可穿戴微型生物电子传感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测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个性化健康监测。
弹性半导体制成可穿戴神经形态芯片
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可拉伸的计算芯片,该芯片通过模仿人脑来处理信息,有望改变健康数据的处理方式。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物质》杂志上。
智能制造
深海MEMS气相色谱仪完成南海海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冯飞团队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深海MEMS气相色谱仪,完成了2022年南海海试。本工作面向深海探测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深海气体探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可为我国深海深渊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技物所等在新型能动量匹配范德华异质结红外探测器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苗金水团队与北京大学彭海琳团队合作,提出将动量匹配和能带匹配(能动量匹配)的范德华异质结应用于红外探测,结果表明该器件设计可显著提高二维材料红外探测器量子效率,为研制高量子效率红外探测器提供了新方法。
合肥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新突破:其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毫米)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中国科大实现两个光力系统全光远程同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教授及其合作者邹长铃等,将微腔内的光辐射压力引起的机械振荡加载到泵浦光上,经过5km长的单模光纤传输后激发另一微腔内的机械振荡,通过光学模式和机械模式的有效调控,从而实现两个光力系统的全光远程同步。
能源化工
大连化物所利用钯催化剂实现合成二氟戊二酸酯类化合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二氟烷基化羰基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利用芳基烯烃进行氟烷基化羰基化反应。克服了之前无法利用芳基烯烃进行氟烷基化羰基化中的困难。
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遥相关东移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刚团队前期工作发现,副热带急流的差异对遥相关的非对称性有重要贡献。除对流位置东移影响外,其他因素对未来遥相关的东移也有贡献。后续分析显示,在不同海温强迫下的AMIP实验中,副热带急流出口区位置均发生东移。
理化所开发出新型无痕模板实现全苯索烃分子的合成
中科院院士吴骊珠、佟振合对该研究给予指导下,研究开发的偶氮基团作为无痕共轭模板构筑了新型全苯索烃分子,为共轭索烃分子合成提供了新策略,并为启发新的互锁分子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选为VIP文章。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会造成旱地自然生境质量损失